2011年的3月11日,一场9级大地震以及引发的海啸,导致日本的“福岛一号”核电站的核反应堆机组的爆炸。
为了控制核反应堆的温度,日本持续不断的向反应堆内投入大量冷却水,再加上雨水以及地下水的涌入,现在核废水越积越多。
日本政府4月13日早上召开相关阁僚会议,正式决定向海洋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含有对海洋环境有害的核废水。
这一决定引发了日本国内外的舆论担忧和多方强烈反对。

德国一家海洋科学研究机构通过对福岛核废水排放进行建模得出:
日本一旦将核废水排入海洋,57天内就会污染大半个太平洋,3年内太平洋东岸的美国和加拿大也将受到核污染影响,日本周边的国家更是难以避免核污染带来的危险。

为什么日本排放核废水有那么大的影响呢,这就跟地理知识点中的洋流有关了,让我们来学习一下有关洋流的知识吧。

01洋流的分类
1按成因:
风海流: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洋流。形成动力为大气运动,规模很大。
例如:西风漂流、信风带内的洋流。
密度流:由密度差异引起,多出现在封闭海域与外洋之间。
例如: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、红海与印度洋之间。
补偿流:因为海水挤压或分散而引起的洋流。分为水平流和垂直流,多在大洋两岸。
例如:赤道逆流、秘鲁寒流。
2按性质:
暖流: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,多由低纬流向高纬或为下降流。
典型的有:日本暖流、墨西哥湾暖流。
寒流: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,多由高纬流向低纬或为上升流。
典型的有:千岛寒流、拉布拉多寒流。
3按地理位置:
赤道流:分布于赤道附近海区。例如:南北赤道暖流、赤道逆流。
大洋流:分布于大洋中心,这种洋流类型较多。
极地流:分布于极地海域。例如:南极绕极流。
沿岸流:分布于沿海海域,受陆地影响大。例如:我国的沿岸流。
02洋流分布规律
1规律一:
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(中低纬度),形成了以副热带海区(30°)为中心的大洋环流,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,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。
2规律二:
在中高纬度海区,形成了以60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,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。
3规律三:
在南极大陆的周围,陆地小,海面广阔。南纬40°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,形成西风漂流(寒流)。
4规律四:
北印度洋海区,受季风影响,冬季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;夏季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。作用,形成了实际的大洋洋流分布。
0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
1对气候的影响:
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;
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。
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:
寒暖流交汇的海区,海水受到扰动,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,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,为鱼类提供饵料;
两种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“水障”,阻碍鱼类游动,使得鱼群集中,易于形成大的渔场。
比如在秘鲁附近海区,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,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,形成了著名的秘鲁渔场。
3对海洋航行的影响:
海轮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,加快速度。
寒暖流相遇,往往形成海雾,对海上航行不利。
此外,每年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,也给海上航运造成较大威胁。
4对海洋环境的影响:
洋流还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质携带到其他海域,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,加快净化速度。
但是,其他海域也可能因此受到污染,使污染范围扩大。
素材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